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新型储能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经济性将不断提高。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也将持续加大,为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新型储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
新型储能技术是指新兴的储能技术,这是指利用电能保存有害物质和能量,或用来作为可替代的代替汽油和燃料能源。它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和热能,以供日后使用。它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替代传统汽油和燃料能源,改善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减少能源的分布不均性,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以及实现区域能源互联。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3.1GW/27.1GWh,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128%,能量规模年增长率达141%。
图表:2020-2022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中国已建成新型储能装机总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数字较2023年底有了显著增长,显示出新型储能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储能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新型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占比超过95%。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如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也在加快工程化应用步伐。这些新技术的涌现为新型储能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8年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
新型储能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一些规模较大、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如宁德时代等。这些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的创新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新型储能领域,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国家政策对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旨在推动储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例如,工信部公开征求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就提出了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效联动发展等目标。此外,各地政府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为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新型储能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从电源侧、电网侧到用户侧都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在电源侧,新型储能可以作为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配套储能设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电网侧,新型储能可以用于削峰填谷、调频调峰等场景,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在用户侧,新型储能可以用于家庭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领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新型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规模的扩大,新型储能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经济性将不断提高。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也将持续加大,为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此外,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综上所述,新型储能行业市场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路线与创新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以及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不断拓展等特点。未来,新型储能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4-2028年新型储能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