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自:中国石油报

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电站配套40兆瓦/80兆瓦时储能系统。 朱俊霖 摄
编者按: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的总称,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的通知,引发各界关注。本期《市场导刊》推出专题报道,诚邀业内专家学者围绕释放新型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体系、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维护健康公平市场环境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快速构建新型储能市场生态圈
中国石油工程材料研究院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计东东
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高效利用与制造业强国建设的关键领域备受关注。《行动方案》对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拓展、发展速度提升和市场格局重塑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中国石油也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深入解读《行动方案》,对把握行业发展脉络、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和优化市场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变革《行动方案》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市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具体将从市场需求、市场发展速度、市场竞争趋势、市场产业布局、市场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行动方案》的出台为新型储能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新型储能市场需求、发展速度、竞争趋势、产业格局和市场环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较2023年底增长超130%,是“十三五”末的20倍。新型储能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行动方案》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市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和提供政策支持。
从市场需求角度看,《行动方案》将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和产业链体系加速完备。未来几年,新型储能市场将在政策引导下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在市场发展速度方面,《行动方案》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等专项行动,鼓励多元化储能技术创新,支持攻关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这些措施将为新型储能制造业注入强大动力,提升产业集中度,优化市场竞争格局。
从市场竞争趋势看,《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推动市场竞争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储能链条产品的价格,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上。市场竞争呈现出技术竞争主导、规模化竞争加剧的趋势。
从市场产业布局看,《行动方案》提出的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引导新型储能制造业向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集聚。这种布局优化将提高产业协同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市场需求的释放,推动新型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方面的项目规模持续扩大,为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在市场环境改善方面,《行动方案》通过完善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机制,推动形成创新引领、质量优先、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为新型储能市场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助力新型储能市场良性生态圈的快速构建。
促进储能产业布局深度优化未来五年将是决定储能行业座次的关键窗口期,其方向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企业在能源新时代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质量传统能源企业要掌握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具备电网级调度能力、拥有场景化解决方案、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等
新型储能制造业的竞争本质是能源体系重构主导权的争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储能产业将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度转变。
未来五年将是决定储能行业座次的关键窗口期,其方向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企业在能源新时代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质量。《行动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进入以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和规模化应用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传统能源企业唯有打破路径依赖,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等方面实施系统性变革,方能在百万亿级的新能源产业格局中占据制高点。
掌握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的产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关键材料是储能行业的战略资源,核心技术是差异化的核心驱动力。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的掌握有助于优化新型储能制造业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具备电网级调度能力的产业更具行业引领意义。未来,具备“硬件标准化+软件平台化+服务生态化”多重体系和电网级能量调度能力的储能企业将通过技术集成、商业闭环与生态构建等措施在能源系统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主导行业市场和体现多重价值。
拥有场景化解决方案的产业更能满足市场需求。《行动方案》重点支持新型储能在电网侧调频调峰和工商业光储一体化等高技术门槛和不同场景的应用,倒逼企业从单纯“电池组装”产业向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领域转型,精准匹配市场需求,解决行业痛点。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更具可持续发展优势。未来,新型储能产品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的企业将形成显著的成本优势。其核心在于通过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闭环管理和全生命周期优化,降低环境负担并提升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中国石油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业务结构,广泛拓展多元化新型储能业务,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要在制定新型储能业务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市场推广和新型储能业务拓展等方面加大力度。中国石油相关企业应积极把握政策导向,调整市场战略和业务战略布局,抓机遇,迎挑战,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从而在新型储能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和新型储能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市场将受到一定冲击。中国石油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业务结构,利用自身在能源领域的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广泛拓展多元化新型储能业务,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顺应能源结构改革新趋势。
制定新型储能业务发展战略。中国石油企业应深入调研新型储能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明确在新型储能市场中的定位,制定全面的新型储能业务发展战略。例如,确定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投资规模、技术方向和市场目标,确保储能业务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紧抓技术创新这一市场竞争的核心驱动力,加大对新型储能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开展新型储能前沿技术研究。例如,重点突破高性能低成本电池材料、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全生命周期多维度安全技术、高效能储能系统集成关键技术、AI驱动新型储能系统的智能管控技术,提高新型储能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高效性,抢占新型储能技术的市场先机。
优化业务结构。中国石油相关企业逐步优化业务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新型储能业务的比重。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储能产业集群,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产业链整合,提升市场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和互利共赢。例如,将部分传统能源业务转化为新型储能业务,大力扶持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加强市场推广和新型储能业务拓展。中国石油应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资源和市场等优势,加强在新型储能市场的品牌建设,积极参与国内外新型储能项目的开发,与储能设备制造企业广泛合作共同开发市场,积累项目经验和技术实力,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来源:中国石油报
编辑:郭梓沣
责编:金雨婷